正在召开的2022全国“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董事长程京,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如既往地尽责履职、建言献策,围绕人民生命健康与中医药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其精彩观点获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环球网、新京报等诸多权威媒体聚焦关注,人民资讯、新浪、网易、海外网等各媒体渠道转载,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程京代表的部分精彩观点吧!
人民日报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当好
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席大大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席大大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深刻阐明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提高我国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力的重大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代表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京代表认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日报
呼吁建立中医药国家实验室
3月6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代表团举行媒体视频连线采访,代表们走进视频采访室,介绍了他们深耕专业领域、扎实调研与深入思考后提出的建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近10年,全国人大代表程京坦言,自己从最初的“门外汉”,逐步学会了如何去更好地履职。“不管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还是从基层百姓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地学习如何去收集相关信息,如何去提出好建议。”他说。
程京来自医疗卫生领域,每年所提的建议都离不开对人民健康、疾病预防的关注。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繁荣中医药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程京提出了不少建议。
今年,他提出的三个建议均与中医药发展有关。建议国家考虑尽快建立一个针对中医药发展的国家中医药交叉创新中心,或是国家实验室。
发展中医药,绝不意味着在中医药本行业里“闭门造车”。程京提醒,中医药的发展一定要借助很多其他学科的力量。如生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化工材料科学技术等。这样的话,中医的诊疗仪器设备,或者是中药创新药物的开发,才有可能直追西医的诊疗仪器设备和西药水平。否则我们永远会停留过去,做不到数字化,谈不上标准化,更不可能国际化。另外,他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在针对中医药的创新审批方面能够更多吸纳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建议,使制定出的政策法规更好促进中医药发展。
环球时报-环球网
需要警惕医药领域被外部“卡脖子”
“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教训,美国与伊拉克开战时,对整个伊拉克实行全面禁运,任何国家的飞机都飞不进去,美国虽然声称这样做针对的是伊拉克军队,但却殃及普通伊拉克百姓,许多病人因此没有了救命的药和医疗器械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生物物理学家程京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该科学地谋划中医药的发展,鼓励其他学科的力量加入到中医药的交叉创新中来,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这样即便有朝一日真的遭遇外部封锁,我们也不会在事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药领域被外部卡住“脖子”。
“现代社会,假如我们遇到了极端封锁的情况,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舍弃的?我们兴许可以不用手机,可以不开车,可以不看电视,这些也许都没问题。但是如果自己和身边的人遭遇了重大疾病那该怎么办?我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救治。”在采访中,程京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
程京表示,过往的教训启示我们,一旦遭遇极端情况,例如大规模的军事战争,或者贸易战争爆发,“战火”假若蔓延到医疗领域,外部势力对普通中国百姓看病救治所需的医疗物资实施全面禁运的时候,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必然会面临极大的危机。
程京介绍称,因为许多依赖进口的药品、与进口医疗仪器设备配套的试剂都是有有效期的。这些医疗物资并非可以通过大量买进作为战略物资的方式来储存10年或者20年,“时间长了它们会降解、会失效。”
因此,程京提出,如果不能够超前考虑,立足未来,将我国的中医药发展起来,一旦遭遇极端封锁的情况,我们极有可能在这个事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疗领域被被别人“卡住脖子”,这势必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程京也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能够认真落实中医药的守正创新,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
程京介绍称,在提案中,他提议国家应该考虑尽快建立一个针对中医药发展的国家中医药交叉创新中心,或者是规模较大的国家实验室。程京认为,想要推动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如果仅仅依靠中医、中药领域自身的专业人员难以实现,一定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比如生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化工、材料科学技术等等,都需要加入进来助力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我们想要超越西医的诊断和治疗的话,这些学科必须加入进来,比如人工智能,如果我们让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中医的诊断,我们就可以避免一个病人站在10个中医面前,得出10种诊断结果的情况。”程京认为,中医的发展不能永远停留在千百年来依靠医生的眼睛、手等器官作为“诊断传感器”的时代。如果中医药做不到数字化,就谈不上标准化,就更难以国际化。
“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全球的西医都在应用,中医为什么不能用?如果我们的中医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躲不开的,涉及到中药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中药机制解释不清楚,人家就很难接受你。”程京称。
程京透露,2021年其所在的团队做过一个尝试,就是将包括国家制定的“三药三方”在内的,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所使用125个中药药方,通过基因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全部进行解析,解析完后,针对免疫力差和免疫力强的两类人群进行排序,用得分的方式对所有方剂作数字化评价,然后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比如转录因子如何实现调控,哪些蛋白被激活,信号通路如何打通逐一进行解释,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8.187),许多国际同行对这个研究成果反响热烈,对中医药欠缺了解的医学专家借此也能够理解中医药抗疫的机制。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2021,6:577-579)
程京认为,这应该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条路径:在中医药的大学教育中去加强现代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相关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架设好与国际沟通和接轨的桥梁,从而将中医更好地推向世界,“从此,我们的中医药研发以及诊断救治也可以告别凭经验用药的时代,而真正走入理论指导用药,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2022
两会前沿声音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与你 共同关注